2013年10月3日星期四

米特羅維察 分裂的城市


《文青.窗口.夜雨》- 我突然好想寫一部史詩式的9up潮文

六小時的車程過得一點也不容易,我無聊得只好在車上亂拍一通。我一直很想到這個自科索沃戰爭後,分隔開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城市,米特羅維察。我想知道兩個近乎「敵對」的民族是怎樣在戰後仍居住在同一城市內。由於我早前在網上聯絡到米特羅維察(Mitrovica)一位居住於北面的塞爾維亞裔CS Host,所以我決定在米特羅維察逗留一晚,明天再出發到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Prishtina)。

巴士準時於中午到達米特羅維察北面的總站,我跟CS Host相約於他任教的法律學院會面,並到教員室稍作休息。原來CS Host任教的法律學院與當地英國文化協會合辦了一些課程,因此學校裡有不少英藉教師,其中一人曾到訪香港,當他們得知我來自香港,很是驚訝,其中一人問道:「普通中國遊客(Chinese tourist)應該去巴黎或倫敦,你真的只是一個普通中國遊客而已?」我答:「我來自香港,我們是有點特別的。」不過我再特別也不及那位千里迢迢從德國到科索沃學英文的德國人特別,我的直覺告訴我,那德國人背後的動機應該不是那麼單純,這比我當年專程到菲律賓學德文更匪夷所思。

由於Host當日下午尚有數節講學,所以我便乘空獨自出外看看這個分隔開塞族和亞族的城市。因為它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後,一直處於分裂狀態,間中更發生種族流血衝突。北面現為塞爾維亞人佔領,南面則為阿爾巴尼亞人佔領,貫穿城市的伊巴爾河上就成了兩族的分隔線。其實市內除了那已被堵塞的主橋,還有另外兩條橋連接兩岸,但一條是荒廢的火車軌道,另一條則已日久失修,只有少量擁科索沃車牌的車輛繼續使用。一般人若要步行到河的另一端,還是需要經主橋。

 伊巴爾河

 伊巴爾橋北面連接塞族聚居地的入口

橋上的指示牌(來源:維基百科)
 
主橋的北面入口明顯被阻塞了,事源2004年一名塞族青年死亡,引起兩族一連串的暴力衝突,事件最終流血收傷,11人死,數百人傷,兩族關係自此進一步惡化。當中以塞族的反應最強烈,他們以車輛及石塊阻塞橋的入口,雖然雙方臨時政府曾多次嘗試清理橋面和入口,但不過數天,塞族人還是會再次把入口堵住。

北面入口已成為塞族人的「停車場」

 入口旁更成了臨時果批發地......

大橋北面入口的堵塞物比我想像中高,更雜草叢生。我笨拙的跨過那些石塊後,便清晰見到通往南面的橋面其實是暢行無阻,可能阿族人沒什麼心機去堵塞這橋......

 科索沃警方的正規警車

北約駐科索沃國際安全部隊的市區工作車

橋上有科索沃警方和聯合國安全部隊駐守,防止再有人鬧事。我甫步進阿族於南面的據地,便有男人對我吹口哨,那意味往年的豬扒變女神要升級到2.0了嗎?

 到處都是三五成群的阿爾巴尼亞男人在散步

連鎖美式餐廳

已棄置的聯合國辦公室

(待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